中大恒基,曾经北京房产中介的绝对老大,现在已经消失在了江湖。
(相关资料图)
老板刘益良,当年那场大案彻底的改变了北京甚至全国的中介格局。在他出事之前,中大恒基据说在北京就有600家门店了,正在实行“千店计划”。外地我不知道,但肯定也是飞速扩张,因为2005-2007是全国的大行情,各地的成交量都大幅攀升,各家中介也就趁势扩张。
当时链家应该也有不少门店了,2-300家应该有的。其他的各家中介也都不少,但和中大恒基无法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甚至是最关键的利润都比不上。
中介的利润按说就是中介费,但在2007年之前不是这样,“现金收房”才是市场的主流。说白了这就是炒房,买卖双方根本就见不着面,甚至连中介内部负责收房和卖房的都只能通过“秘书”联系,所以叫“秘书负责制”。大概是这意思吧,我也记不清了。
流程其实很简单,比如你想卖房就去找中介,他们告诉你市场价值100万,如果你想卖高价就挂牌慢慢卖,什么时候能成交没谱儿。但如果你急着用钱,我们95万就现款成交,然后去办个委托过户的公证手续就行,之后卖多少钱你管不着。
当时大多数的业主也是认可这种形式的,包括我,因为不接受也没辙。那个年代的网络不发达,作为个人的卖家是根本找不到买家的。所以当时中介们吃的就是信息差,相当于“房虫子”的升级版,房耗子。
这在当时也谈不上什么道德不道德的,这玩意儿本来就和商人无关,没有商人放着现成的钱不赚的。更说白点儿这就相当于“委托商行”,既可以寄售,也可以直接卖给人家,毕竟是二手货,自己不好找买家,也搞不清楚那些手续和税费。
中大恒基在当时应该也不算太过分的,毕竟他是大中介,被监管的相对严。真正玩儿的猖的是那些小中介,肆无忌惮,什么招数都有。这就不聊了,要不然太暗黑。
最早提出“不吃差价,三方签约”的是链家,当时好像还叫“链家宝业”呢,改没改名我忘了。但他们当时是小中介,没多大的影响力。而且提出这口号也没什么人相信,都觉得是噱头。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开发商说不偷工减料似的,或者说不捂盘不炒作,根本不可能的事儿。
有一次我在朝青的研讨会上见到过左晖,听了他的发言之后只能说很认可他的理念,但总感觉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而现实中的市场或许会教育他怎么做生意。
但不管怎样,链家还是真的实行了,以至于很多小中介也表面上效仿他们,但实行起来就走样了。所以有一阵子我都替链家担心,毕竟“劣币驱逐良币”,很有可能让跟风者把挺好的规则给玩儿坏了。
中大恒基应该就是最大的阻力,至少在2006年中介协会明确要求不吃差价之前,他们玩儿的挺狠的。各种手段几乎都成了惯例的内部流程,说他们涉黑真的不冤枉。我的朋友就被坑过,闹的鸡犬不宁,后来找到行业领导才给解决的,乱着呢。
刘益良本身就是草莽出身,据说是当过兵,然后在河南老家杀过人,开枪打死了一个辅警吧。也不知是怎么解决的,反正没坐几年牢,之后就到北京发展了。落户成了北京人,还成了北京最大的中介集团。
他应该是2007年底被抓的,然后判了7-8年吧。具体罪行我记不太清了,反正都是聚众斗殴、强买强卖、打客户、砸同行、敲诈勒索什么的,案子不少。后来我问过中大恒基的人,都是真事儿,刘益良和他哥哥本来就是喜欢惹事的人,几天不打架就难受。
但说实话,这在当年草莽时期也不算太特殊。甚至这么说吧,只要是房地产或建筑行业,所有的老板都是打出来的,没一个手上干净的。回想一下那些年的物业打业主和黑保安事件吧,也就是现在不能说了,否则哪件都能毁你三观。这就不聊了,免的被和谐。
之所以刘益良出事儿,就因为他们到后来做的太过分了,确实是引起了公愤。这在我看来和时间点有关,也就是2007年底这个时间段。因为当时楼市突然变冷,市场崩盘是大概率事件,王石都提出了“拐点论”。
那作为中大恒基这种中介,前期在市场好的时候开业了大量的门店,囤积了不少高价房源,那市场突然变冷怎么办?就俩办法,要么就是收缩,自己受损失;要么就是耍混蛋,把损失转嫁给业主或买房人。
链家和我爱我家什么的应该是相对正规的,没押房也就没什么太大的压力。而中大恒基这种公司不行了,资金沉淀多,按市场价就得赔钱,可又拖不起,那就只能是各种损招都用了,也就被抓了现行。也是倒霉催的,活该。
另外也有传言说是受到了深圳“中天置业”事件的影响,那也是深圳领头羊,老板突然跑路,卷走了上亿资金,引发了巨大的社会舆论。于是北京也自然要预防这种事件,那就拿各种案子不断的中大恒基开刀吧,杀一儆百。
反正刘益良被抓的时候已经是楼市崩盘前夕了,接着就是一年多的寒冬,那老板进去了,还没生意,这几百家连锁店也就差不多的都关了。
中大恒基倒了,市场份额必定被其他公司瓜分。只要是熬过了2008年,到2009年就又是烈火烹油的行情,链家等公司一举确立了在北京的地位,从此再没有了中大恒基的份额。
刘益良等人应该早就出狱了,但这江湖早已经不是当年的江湖,出来混,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