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春日的江门水稻田,空旷广阔。天地之间,飞着的是无人机、跑着的是智能插秧机。如今的春耕,是农机大展拳脚的广阔舞台。
综合机械化水平超9成的江门水稻生产,农机化发展水平排在全省前列。今年,江门投入近3万台套农机具,“护航”总面积约210万亩春种农作物。
江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门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44%,其中机耕率达99.98%、机种率达75.11%、机收率为99.72%,农机化发展水平排在全省前列。聚焦水稻稳产增产、提质增效,近年来江门推广应用了35条自动化播种线,并推动建设了育秧中心、立体化育秧工厂建设,着力补上水稻机械化育秧的短板。
日前,在江门开平市月山镇高阳村委会大园村的一片水稻田上,一架大型无人机平地而起,在低空匀速飞行,喷撒出的肥料呈雨状,均匀洒落水稻田上。只需3至4分钟,无人机就完成一次40公斤肥料的喷撒工作。技术人员介绍,无人机施肥作业具有高效、精准的特点,可大大缩短施肥时间,避免重喷漏喷、无效喷撒,既节省肥料、保护环境,又能提高水稻产量。“比起传统的喷施肥料,无人机既节省开支,施肥效果更好,以前人力施肥一天最多下15亩,而且还要分2到3次。现在用无人机施肥,100亩水稻田基本半天可以完成,省事、省工又省时。”种植户许振旋说道。
除此之外,大批新型农机也开始涌现。在日前的2023年新会区春耕现场会上,履带旋耕机耕整地、无人机水稻撒播、植保和智能自动驾驶机、水稻机械化播种线、节能新型水产增氧机、中耕机和柑橘开皮机纷纷亮相。现场机具演示让种粮几十年的“老把式”们眼界大开。
在这些农机“新势力”当中,记者观察发现,大批智能农机陆续投入使用,预示着智能农业时代的到来。“以无人驾驶插秧机为例,不需要单独的驾驶员,只需要一人加秧,极大地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劳动强度,相比传统插秧机更省力省时。”江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梁伟光说。据悉,无人驾驶插秧机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应用北斗导航技术实现全程自动化,自动分析计算出插秧间距,进行标准直线插秧。农户只需提前设置好秧田的出发点和转弯点,插秧机就可以自动规划插秧路径自行进行插秧,插秧行距、株距更加标准,作业更加安全;且插出来的秧苗整齐划一,具有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等优点,不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能提高水稻亩产经济价值。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南大区经理刘恒表示:“我们在五邑地区已经成功推广无人驾驶插秧机数十台。”
记者了解到,今年,江门将建设无人农场、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基地,打造高产高效、绿色生态、智能智慧的全国种粮示范田,同时高标准建设智慧农机装备产业园,提升高端智能农机装备自主研发生产水平,确保农机化发展水平继续保持全省前列。
来源 | 羊城晚报
责编 | 许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