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城隍庙出,过西门,南行,入二道牌坊西胡同,复东转,须臾,即见传统民居一座。
门房净素,灰瓦起脊,硬山式。中一间辟大门,东西各两间,其内互通,并于中门内开一门以出入,院内一侧各开四窗,临街一侧,筑墙合围,墙折而接中门,呈八字形,左右各成封闭小院,内颇狭。
【资料图】
院墙为砖石结构,古意盎然,然两侧砌筑不同,高低有异,另东墙坍弛一角,内现残砖土石,故此墙殆为后世补筑也。
门前有抱鼓石,左右各一,然已脱离原位,倚墙而立,其上石刻漫漶不识。入,有木门两扇,似为旧物,门槛缺失,以一条板补替。
院中繁杂,多以砖石区隔,各为所用。迎面正房五间,灰瓦起脊,硬山式。门窗漆蓝,虽非原物,然依其形制,亦历数十载矣。
另有东西厢房各三间,囤顶式,粗览之下,东厢时久,门窗与正房同,然已无人居住,窗开风入,内物满尘。西厢门窗俱新,形制有异,时应在东厢之后,似有人居。昔之宅院为一户之居,今余以观之,则沦为多姓之地也。
此宅依图录所载,始筑于清,合城之内,如此者,实寡也。余自城西北来,观感尤甚,拆迁殆尽,四去其一,几多宅院飞灰,痛而不可言也。
此行得邀于正房之主,方入内近观,谨谢。
↑民居门房及围墙
↑民居抱鼓石
↑民居东厢房
↑民居西厢房
↑民居正房